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学科在线>>感悟手记>>文章内容
如何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 
发布时间:2016-09-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春英

众所周知,大课间的二十分钟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期待的游戏时间,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往往孩子们还未尽兴,game over的音乐声就无情地钻进孩子们的耳朵。如何高效利用短短的二十分钟,保障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利用简短的口令,缩短行进的时间,帮助学生快速到达场地。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弱,规则意识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较短,常常会一边走路一边讲话,甚至有的时候走走停停,这时教师就用小口令提醒他们,如老师说:“小嘴巴”,学生说:“闭闭紧!”短短六个字就管住了他们的小嘴巴,加快了队伍的行进。可是,这时天空中如果飞过一架飞机,或是飞来一只昆虫,又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导致掉队或队伍停滞不前,这时老师立即发出口令“小脚丫”,学生会条件反射地齐答“跟跟紧”,自然而然就加快了行进的步伐,从而较快地进入活动场地。

二是选择便于操作的游戏,明确游戏规则,让学生尽情玩耍。无规矩不成方圆,必须让孩子们明确做任何游戏都应遵守游戏规则。户外活动场地大,这么多班级聚在一起,声音嘈杂,孩子们受到的干扰因素多,无法静下心来耐心地听老师讲游戏规则,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这周玩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找时间在教室里把游戏的规则介绍清楚。比如在玩“切西瓜”之前,教师可以上网找一段相关的视频,让孩子们看了说说这个游戏该怎么玩;也可以在黑板上一边画示意图一边讲解游戏规则,再请几个小朋友上前围成圆圈,老师示范玩一次,强调大家一起念儿歌声音要整齐,“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切西瓜的学生必须等念到儿歌的最后一个字才能把两个小伙伴的手切开,被切开的学生要迅速向相反方向绕圈奔跑,谁先跑回自己的位置谁就赢,赢了的人就可以接着切西瓜。

别以为老师把游戏规则讲的一清二楚,孩子们就会有条不紊、循规蹈矩地开展游戏,事实上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第三点即全程参与。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过程中,扮演的是裁判、法官,得随时评判、解决问题。待大课间结束后,必须回教室及时总结与点评孩子们的表现,强调安全问题,如:奔跑的两个人要注意避让,不要撞车。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生性好玩,觉得“碰碰车”很有趣,殊不知隐藏了多少安全隐患。当然,为了让游戏开展得有质量,教师还得给孩子们提提建议,比如有的孩子一兴奋,就满操场乱跑,一个学生早早跑回原点,而他呢还在绕远路,结果当然是必输无疑。这时,老师要告诉孩子如果想来切西瓜,必须就着圆跑最近路线。孩子们听取了老师的建议,奔跑时就不会舍近求远了。

等一个游戏玩熟了,教师就可以带领孩子们换一个游戏。我发现教学楼前面的空地上画有格子图等,我想问问大课间能否带领孩子玩玩这样的游戏?

最后,我想问问学校有没有呼啦圈、板羽球等轻便的运动器材?有了这些,这样孩子的大课间活动会更丰富多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