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变化
旧教材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是这样的:当时,写毛笔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功课。新教材上这样写:当时的学校,除了识字和背诵课文,写毛笔字也是小学生的主要作业。
旧教材上第自然段的第二句是这样的: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新教材上这样写: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比照着字帖写。
旧教材第二自然段的第四句是这样的: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新教材上这样写: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一字字一页页认真地写,所以,他的习字册上红圈圈最多。
旧教材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五句是这样的:母亲知道小平学习这样用功,心里很高兴。新教材上这样写:母亲知道他学习这样用功,心里很高兴。
二、生字变化
1.邓 经 常 夸 奖 识 帖 按(旧的内容:经 纸 蒙 描 熟 照 按)
2.平(干)写(秃宝盖冖)字、校、课、业、页、册(旧的内容:邓、平、到、夸、当、功、课、求、这)
三、练习变化
1.不要求背诵了。
2.增加了积累运用“读一读”
3.增加了朗读理解问题“为什么邓小平爷爷得的红圈圈最多?”
四:变化背后的意义
1.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了。把“功课”变为“作业”,更接近学生的学情。“习字册”的出现,让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了。
2.更符合当时的学习情况了,不需要老师费尽心思去补充一些尝试了。识字、背诵课文、写毛笔字等是当时小学生的主要作业。
3.更符合学习规律了。“比照”一词包含了比较、对照,表现了一个写字的过程,比“照着”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
4.更生动地刻画出邓小平爷爷刻苦练字了。“一字字”“一页页”“认真地”写,给孩子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5.便于教师在教学时提取语言训练点和阅读教学思维点。
(1)蒙着字帖描 照着字帖写 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两点是孩子们理解的难点,需要教师去发现,去示范。新教材以读一读的形式出现,更加强化了学习写字的过程。
(2)为什么邓小平爷爷得的红圈圈最多?可以作为本课的一个阅读教学抓手,从引导题目质疑到阅读理解再到汇报交流及学习人物的刻苦精神,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展开,会很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