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学科在线>>感悟手记>>文章内容
提高课堂效率的思考(二) 
发布时间:2017-06-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自控能力和操作能力相对不足,因此怎样预习需要老师细致指导,跟步骤练习,慢慢养成习惯。

    首先老师、学生、家长三者互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预习环境 。要让家长们明白良好的预习习惯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发现孩子在旧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查漏补缺,还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是一件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孩子不懂的地方父母要耐心的帮助解答,读不懂的地方要帮助读通弄懂,甚至有些预习内容还需要父母一起互动做做一些小游戏、小实验等。经过这么一个过程,逐步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给孩子营造预习的氛围。

其次,有效的预习往往取决于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强烈的兴趣。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是我们老师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作业,不仅要在内容上充实,而且在趣味性上要更加吸引人。例如,我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采用的预习做法。

  调查性预习,比如认识方向时,回家调查自己家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以致用。

   动手性预习,在练习题“一根绳子对折3次后是8分米,原来长多少分米?”时,布置让他们回家拿绳子折一折。学生通过动手亲自操作,一下子就懂了。

游戏性预习,在学习认识千以内的数时,让学生在家里跟爸爸妈妈做猜数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既得到了乐趣,又学到了知识。

   体验性预习,如看照片中物体的左视图还是右视图,在思维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直接讲,多数学生可能就不容易掌握,所以布置了体验预习。让学生在家里自己拿有手柄的水杯放桌上直接拍照观察体验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同时印象深刻。

    总之,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因教材需要而异,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能够有效提高预习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