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学科在线>>感悟手记>>文章内容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27   点击:38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统计与概率是四大领域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在经历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之后教学的。本节课有过两次试教过程,每一次试教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  

一、精心设计,经历生成过程  

第一次试教时,直接出示了条形统计图,带领学生认识横轴和数轴,以及知道一格可以表示几。学生在完成练习时,没有太大的困难,也能够完整的画出条形统计图,但是缺乏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接下来的试教,在这一板块调整了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过程。从旧知:用一个小方块表示一个数引入,到一个小方块只表示一个数太麻烦,可以用一个小方块表示几,从而产生了表格图,接下来逐步生成横轴,纵轴。学生对整个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精选数据,灵活表示数据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依据教材和练习册,精心设计了几道练习题,特别是数据的编排也是有自己的思考。比如:有一格表示10,有一格表示50,都是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此外,每道题目中,数据的编排也渗透了估算的意识在里面,学生要根据每一格表示几,再看看数据的大概范围,从而找到数据的大概位置。  

三、注重比较,突出各自特点  

在板书时,我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联呈现,通过提问:根据统计表或者条形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你是看的统计表还是统计图?突出了统计表用表格表示数据的简洁,还能够知道总数,条形统计图的直观。  

四、现场演示,强化分析意识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还在于,通过现场演示操作生成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还给学生初步渗透了其他的统计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知道,我们通过操作快速生成数据,是为了让我们能有更多时间去分析数据,突出了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关于本课我还有几点思考:  

一、注重数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数学的思维和表达。那统计图表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哪里?这也是本课我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反应了数据的变化,这一变化背后,折射出的理念可以渗透给学生。  

二、注重学科的育人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产生。通过统计,透过现象看本质。每一部分的名称是教师教的知识,下面怎么去用呢?基于学生尝试,基于核心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为生活所用,接下来可以统计生活中的电费问题、水费问题等。  

三、注重错误资源的利用  

关注学生的错误资源,一定要有错误资源的意识。行课过程中,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确实花的时间太别多。一格表示1,太麻烦,如果是一个班,一格表示多少合适,如果是一个学校的,一格表示多少合适。  

有了统计表为什么教条形统计图,用方块摆,两条不是特别合理。教材当中一格表示2个,从表到图:这里你也能用小方块摆一摆吗?这一块可以放在课前。如果基于大问题意识,放下去。研究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是基于数据的,你想表达什么内容,可能选择的什么样的表和图是不同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