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仅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而且还能从教学技巧、组织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科学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科学活动能力”。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方法,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科学教学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秩序以达到最终目的。而维系这个正常的教学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常规,通常又以课堂常规为主。课前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的、要求及操作的注意点,从而保证科学课的顺利进行。
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使学生较好地配合教师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科学教师在入学初的教学课上就要向学生宣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教师也可以用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习惯。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师生的教学行为趋于稳定化,教学形式即可以寻求创新,组织形式也可以相应灵活,科学课堂也能在一种稳定的条件下得到新的突破。课堂常规保证了科学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使科学课上得张弛有度,宽紧适量,轻松活泼达到和谐状态。
2.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常规的实施,对师生同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处于顺利状态下,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教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处理不合科学课堂要求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课前没有准备材料、实验器材,到学生练习时才去准备;学生在集中讲解时相互玩闹、随意插嘴、摆弄材料等,课堂教学就不得不中断。这样的课堂不仅浪费了大量教学时间,而且使得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也会消减,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所以,只有高标准严要求地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正常的科学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