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学科在线>>感悟手记>>文章内容
小学美术五月份反思 
发布时间:2018-06-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临近学期末,同学们热爱的手工课逐渐多起来。在和不同年龄孩子们共同动手制作美术手工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 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低年级孩子们经常兴致昂然,但通常容易出现动手难的问题,年龄较小,动手出错环节就容易会哭泣,给予低年级孩子更多的耐心。喜爱感受他们成功做出手工品的自我满足感,巴不得举到我眼睛里和我炫耀,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3 .培养兴趣 勤学多练 。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

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