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路的树》反思
1.认识生字
本课有2个只识不写的生字,在文中组成了“驯鹿”和“大概”两个词语。“驯鹿”一词可以结合图片或是资料介绍,帮助学生认读。“大概”一词在学习第七自然段时结合语境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换一换词,如“可能、也许”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角色对话的情感。
本课有一些轻声词语,如“早晨”“看见了”“玩了好一会儿”“跟着他”“走了过来”“抬起头来”等,要提示学生在朗读课文注意读得轻短。“好奇”词中, “好”是多音字,可以让学生勾画出来,练习读准第四声。
本课对话较多,且大部分对话是问号或者感叹号,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标点符号,感受角色的心情,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读出相应的语气。朗读第一自然段时,小鸟的话要读出询问的语气。可以将“让”和“坐一坐”读重一一些,表现小鸟并不知道这是鹿的角,还以为是真树,想爬上去坐一坐的天真好奇。
朗读第二自然段时,要读出小树回答“当然可以”的干脆利落,以及让小鸟“来吧”的和善友爱。从对话转人叙述,“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朗读中突出“好一会儿”和“才”,能够表达出小树的热情、周到。
朗读第三自然段时,“天天”,两个“许多”可以读出重音,读出小树天天陪小鸟玩,使小鸟长了许多见识,也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要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再读一读,感受小鸟和小树在一起的快乐与和谐。
朗读第四自然段时,可以将“飞往远方”读得渐轻渐缓,读出小鸟和小树依依惜别之情。也可以通过配乐,营造告别情景,帮助学生感受小鸟和小树的深情厚谊。
朗读第五自然段,要读出小鸟对“会走路的树”的赞美。可以将“美丽、金色、特别好看”等读出重音,突出驯鹿善良美好的个性特点。
第六至七自然段是小鸟和小驯鹿的第一次对话,要读出他们互相询问的语气。小鸟问:“你也是棵会走路的树吗? ”小驯 鹿问:“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要引导学生关注“也是常常提起”的意味,读出两个问号所透露出的彼此挂念、未曾忘记的情感。
第八至九自然段是小鸟和小驯鹿的第二次对话,要读出他们同样激动的语气。小鸟恍然大悟,他居然遇到了“去年的那棵树”的儿子,小驯鹿也激动起来,他居然碰见了爸爸一直想念的老朋友。引导学生关注语句:“原来是你的爸爸呀!”“是的!是的!”读出三个感叹号所体现出的真挚情谊。
3.感受小鸟和驯鹿之间深厚的情谊。
揭示课题后,就题设疑:树怎么会走路呢? “会走路的树”究竟是怎样的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本课内容浅显有趣,可以引导学生在识字、朗读、说话中,感受小鸟和驯鹿的几次对话板书出来。引导学生关注对话中的问号、感叹号,把自己当作小鸟或是驯鹿,体会“好奇、热情、快乐、激动”等心情。
可以结合生字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扣住“陪”字,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的“天天、许多”,感知小树是怎样陪小鸟的:接着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自由地说一说小树陪小鸟到底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东西,小鸟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再让学生写一写“陪”字;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小树陪小鸟这一段课文。 读读:说说、写写,既巩固了对生字的识记,又帮助学生体会了小鸟对小树的不舍与感激。
本课还可以采用童话剧表演,帮助学生体会小鸟和驯鹿之间的深情厚谊。先引导学生将课文分为“初识”和“相遇”两个场景,再分别找一找每个场景中,小鸟、驯鹿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勾画下来,想想该如何表演。然后分小组练习,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生对照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标点符号等揣摩角色的表情、动作、语言。在学生上台表演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演得像吗?为什么?”来互相评议,点拨学生关注三次对话的语气,演出小鸟的天真可爱、驯鹿的热情友善以及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必须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并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本课的结尾部分设有悬念,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课文学完后,可以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和小驯鹿的爸爸见面时叙旧的场景,以“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开头,鼓励学生续讲故事。